少兒編程 > 文章資訊 > 科技創新 > 百度推“螢火蟲計劃” VR技術走進山區
百度推“螢火蟲計劃” VR技術走進山區
童程童美 2016-08-23
由VR、AR技術引領的這場“互聯網技術革命”,正在向公益方向延伸。日前,由百度百科攜手公益大使王珞丹啟動的“螢火蟲計劃”,就將VR技術“嫁接”到了博物館身上,讓山區孩子足不出戶就能領略我國博大精深的歷史文化。
摘要由VR、AR技術引領的這場“互聯網技術革命”,正在向公益方向延伸。日前,由百度百科攜手公益大使王珞丹啟動的“螢火蟲計劃”,就將VR技術“嫁接”到了博物館身上,讓山區孩子足不出戶就能領略我國博大精深的歷史文化。
據悉,在下個月的首次活動中,百度百科的校園用戶將把百科VR博物館設備贈送給貧困學校,讓貧困地區的學生通過VR眼鏡“實地參觀”數十家著名博物館。這意味著,技術不但走進了大山,并且將長期服務于當地教育??萍挤秲汗?,選擇載體很重要,那么百度百科用VR博物館的形式做公益,究竟好在哪里?
現在,生活在大都市的孩子對各類博物館并不陌生,但對貧困山區的孩子而言,三星堆的文化遺址、侏羅紀的恐龍化石也許就只能停留在書本和老師的講述里。地域、生活條件等因素的限制,造成了貧困山區孩子們在課外知識體驗上的缺失。而VR互聯網技術與實體博物館“相連”,恰恰彌補了這些地域、數字、條件的鴻溝,讓山區孩子能平等地認知大千世界。
將技術引入山區,技術型產品自然不能缺位。據了解,百度百科作為大眾獲取知識的渠道之一,希望借助VR、AR等前沿技術打破限制,讓貧困學生對知識的認識不再是干巴巴的文字和平面的圖片,要拓寬視野、激發他們的求知欲,那么VR博物館就是一個不錯的載體了。
據悉,在今年5月的國際博物館日期間,百度百科已經贈送了數百套VR設備到西藏、新疆、四川、江西、河北等全國22個省份貧困地區的100所中小學,超過10萬名學生、數千名教師獲得了零距離“走進”這些博物館參觀學習的機會,他們也都表示VR博物館是一種普遍受到師生歡迎的科技范兒公益。
很多人會好奇,在線上博物館都能看到哪些內容?志愿者送去的這些VR設備,已經上線三星堆博物館、云岡石窟、自貢恐龍博物館等28家VR博物館內容,應用VR技術對博物館進行實地拍攝與制作,再通過虛擬漫游、錄音解說等多種技術方式全景展示,孩子們通過VR設備即可參觀各個博物館的豐富知識和獨家藏品。對于山里的孩子來說,他們終于可以像大都市的同齡人那樣,隨時 “暢游”博物館了。
除了VR博物館,現在科技公益項目的類別也是多種多樣,一些活動讓以普及知識為目標的技術走入了尋常百姓家。比如,百度百科的環保公益項目“你好,地球”,已累計為全國26萬棵植物掛上了“二維碼百科名片”;“非遺百科”通過富媒體形式,向1100萬人普及了詠春、唐卡、剪紙、蜀錦等非物質文化遺產。
科技是推動社會進步的力量,當下,科技企業的作用應該不斷創新知識資源共享方式,讓科技帶來的便利惠及更多老百姓、更多山區的孩子。